找到相关内容1096篇,用时15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略论人间佛教及其在当代的推展

    蕴含着劝人向善、积极进取的精神,有助于确立现实社会中每个人的道德责任感,而且其本身就表达了佛教的某种人间性和佛陀对社会人生的关怀。对此,星云大师曾明确地说:“追本溯源,人间佛教就是佛陀之教...

    洪修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120265685.html
  • 大迦叶给我们的启示

    大迦叶给我们的启示  普陀山隐秀讲院 林克智  据经载大迦叶活到一百多岁时,就把法传给阿难,随之即到王舍城西南方的鸡足山席地而坐,并发誓说:"我今以神通力使身体永不败坏,用粪扫衣盖着,等六十七亿七千万年之后,弥勒菩萨降生成佛时,我再去拜见他,把释迦佛的衣钵呈献给弥勒佛,并协助他教化众生。"说毕鸡足三峰就合拢来。因此说大迦叶为永远活着的人,据星云大师的《十大弟子传》说:"不久以前,法国的柏格森博土...

    林克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74066024.html
  • 神圣与世俗 ---从佛教丧葬仪式探讨当代台湾殡葬发展

    2003)、《神圣的帷幕宗教社会学理论的要素》,台北:商周出版。  23.星云大师(1995)《丧葬礼仪篇》《仪制》,高雄:佛光山宗务委员会、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  24. 许荣宗(1991)《台湾省丧葬...

    谢坤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85770752.html
  • 以竞合理论诠释六和敬─试论当代佛教组织间的理想互动关系

    互补者的角度来看待彼此的关系,唯有从互补者的角度才能具体的找出彼此互相欣赏的视野,既能够互相欣赏,自然能进一步发展组织与组织间的良好沟通,从而对于各家度众因缘皆能乐观其成,就如佛光山开山星云大师不但对...佛教的八宗之说,对于各宗主张在彼此激荡间或有论诤之事从不陌生,但致力于宗派调和之大德如宗密 、永明延寿 大师等亦不乏其人。然而不可讳言的是,过去宗派的融争放在今日对照来看,成了众所关注的佛教组织间的竞...

    觉轩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181273051.html
  • 宣方:试析南传佛教恢复比丘尼传承运动的制约因素与行动策略

    印度传戒以来,迄今为止的各次传戒,都是在这样一种务实的指导思想下进行的。特别是1998年星云大师在佛陀证道地菩提伽耶主持的传戒大会,为包括上座部佛教国家女众在内的五大洲二十三个国家的女众授戒,得到了汉传...

    宣 方 (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世界佛教论坛论文|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71473246.html
  • 佛教信徒濒死经验之研究-以嘉义四位信徒为例

    第四类接触》。现代生死学理论建构研讨会论文。嘉义:南华大学。   释竺摩(1980)。《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话》。高雄:青莲印经会。   释星云(1987)。《星云大师讲演集(三)》《佛教对轮回的看法》。高雄:佛光。   释星云(1995)。《佛教丛书之一.教理》。高雄:佛光山宗务委员会。   释星云(1997)。《佛教丛书之一.仪制》。高雄:佛光山宗务委员会。   释星云(1997)。《...

    吴琦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8173781373.html
  • 学佛必须明白的因果

    污染果。”星云大师说:“因果不电脑还准确,因为电脑会发生故障,因果是丝毫没有差错的。所以真正懂得因果规律的人,就懂得没有冤家错案。憨山大师当年受了冤案,别人要帮他说人情通关系,他说,用不着,这是尝报呀!...,我们绝对要深信不疑。因果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是佛陀制造出来约束众生,而是佛发现并接示出来教育我们的。佛菩萨也要受因果规律的制约。近代高僧印光大师说:“诸佛成正觉、众生坠三途,皆不出因果之外。”...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424881472.html
  • 心病缘何群体发生

    的大智慧。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弄得自己一天到晚紧紧张张,神经兮兮的,食不甘味、焦心劳神,你不得精神病谁得?!所以有星云大师训示说:“看得破的人,处处都是生机;看不破的人,处处都是困境”。只有放得下才能...

    《企业文明》杂志

    |心理|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9/2154171177.html
  • 王雷泉教授:佛教教育的目的、方法及前瞻

    僧肇以上对《维摩经》的概括,亦可视为对佛教教育的思路、途径、宗旨和方法的高度总结。星云大师有句名言:“有佛法就有办法。”生命会给自己寻找出路,中国佛教教育也必然会寻找走出困境的出路。本文试以《维摩经》所...

    王雷泉

    |王雷泉|世界佛教论坛|

    http://www.fjdh.cn/bnznews/2006/04/0942083739.html
  • 佛教之生死智慧与临终关怀

    的社会性。当代佛光山星云大师亦大力倡导人间佛教,其云:“追本溯源,人间佛教就是佛陀之教,是佛陀专为人而说法的宗教,人间佛教重在对整个世间的教化。”《人间佛教的蓝图》,《普门学报》第5期。他又在《如何...和性质入手,对佛教生死智慧的基本理念及操作在临终关怀中的作用谈一点个人的管见。   关键词:佛法 生死智慧 临终关怀  佛教是一种了生死之学,释迦牟尼佛出家寻道便是为了解决“生死大事“。明憨山大师云:...

    郑晓江

    |生死临终关怀|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10/0954425993.html